2019农历七·一五佛欢喜日暨盂兰盆节“孝亲报恩”法会通启 发表时间:2020-07-02 03:29 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”。 十月三年,怀胎乳哺,推乾去湿,吐甘咽苦。无始以来父母养育之恩,情深似海。莲池大师说:“父母恩重,过于山丘。五鼎三牲未足酬。亲得离尘垢,子道方成就。”意思是说如果让父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的痛苦,作为子女的孝道才能圆满地成就。农历七月十五为佛教盂兰盆节,又是佛欢喜日,僧自恣日。为弘扬佛陀圣法,表达追思怀远之恩情、知恩报恩圆满孝道之德,龙泉大悲寺特于农历七月十五日(公历8月15日,周四)举办盂兰盆节“孝亲报恩”法会。法会将集僧俗二众恭诵《佛说盂兰盆经》,以百味果食、香、花供养诸佛菩萨及贤圣僧,并举办专场蒙山超度。以此功德回向过去父母、师长离苦得乐,往生善趣,现在父母健康长寿,福慧双增。欢迎广大信众前来共沐佛光,报父母恩。【法会流程】 10:00--11:10 盂兰盆供、四圣供 11:10--11:40 托钵 12:00--13:00 吉祥午斋 13:40--14:40 诵《盂兰盆经》《报父母恩咒》、分享参加托钵活动感受 15:00--15:40 布置蒙山场地 17:10--17:40 药石 18:00--20:00 蒙山超度 【盂兰盆法会功德】佛陀教导我们:“佛弟子想行慈孝时,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,即佛喜欢日(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,僧众聚集一处安居,坚持戒律、皎洁其行,于最后一日,僧行自恣法,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,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,自生喜悦,称为自恣。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,故又称佛欢喜日),备办百味饮食,广设盂兰盆供,供养众僧,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,又可为已逝的父母及七世父母离开苦海,得到快乐求生净土,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。”【什么是盂兰盆】盂兰盆,梵文Ullam-bana的音译。“盂兰”,倒悬的意思,倒悬形容苦厄之状,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。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、亡亲的倒悬之苦。盂兰盆即“解倒悬”之意。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“盂兰盆会”,在汉语系佛教地区,根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,称为盂兰盆法会、盂兰盆斋、盂兰盆供等。佛经中《盂兰盆经》以修孝鼓励佛弟子的旨意,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习俗,于是益加普及。【盂兰盆法会的由来】目犍连尊者在佛陀十大弟子中以神通第一而著称。一天目犍连尊者入定观察,看到母亲在饿鬼道中,受尽饥渴之苦,目不忍睹,尊者悲痛万分,不忍母亲受饥渴的痛苦,急忙就用钵盛满白饭,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。其母非常高兴地伸出双手,接过盛满白饭的钵,当张口吃时,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,整钵的饭,变成烧焦的炭一样,不能食用。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形,心里非常悲痛,于是恳求佛陀代为设法,济拔其苦缚。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:“娑婆世界众生,一生都是积恶造业,罪根深重。如想救拔你的母亲,只凭借你个人神通之力,是无法救离她脱出饿鬼的!”佛教导目犍连:“应当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,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,恭敬奉献佛僧,承仗三宝威德福力,拔济你的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!”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,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,于七月十五日,准备种种饮食,盛于盆器之中,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。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,而讲了一部《盂兰盆经》,他的母亲由此得到了解脱。注:图文资料来自网络 |